国产精品高清在线三级,97超碰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丰满妇女AAAAA毛片

    1. <b id="8iwhv"><wbr id="8iwhv"></wbr></b>

      <u id="8iwhv"></u>

    2. <video id="8iwhv"></video>

    3. <b id="8iwhv"></b>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藝術·教育·博物館:與朱迪斯·伯頓教授對話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12-03
      時間:2013年11月24日

      主講人:朱迪斯·伯頓(哥倫比亞大學)

      討論嘉賓:宋向光(北京大學)

      主持人:楊應時(中國美術館)

      楊應時: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到場的嘉賓。朱迪斯·伯頓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專業(yè)主任,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院士,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宋向光教授,中國北京大學考古與文博學院教授,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副館長,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高校博物館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今天我們分別就東西方美術館現(xiàn)狀,美術館定位以及美術館教育與兩位教授進行討論。

      朱迪斯·伯頓:我2001年來到中國對當時中國的美術館做過一些調查,當時的中國美術館管理人員都希望找到美國、英國美術館教育的模型進行學習。今天我來到中國卻聽到了不同于十多年前的聲音。很多美術館人員希望和西方的美術館教育和管理方式保持一定的距離。我想知道的是,這十年間中國的美術館教育和理念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原因使中國的美術館產生了這種批判式的聲音?在西方美術館體系和中國本民族獨特美術館體系中是如何平衡的?

      宋向光:我們抱著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來看待西方的文化、美術館教學以及管理。在中國的美術館中,我們暫時還沒有遇到中西平衡的問題。我認為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更多的是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工作的藝術家中,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希望通過中國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中國人自己的藝術品質,以此來與西方藝術加以區(qū)分。

      朱迪斯·伯頓:我看到了一種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中國的藝術家更多的希望突破傳統(tǒng),找到新鮮的東西,但是在這種刻意突破傳統(tǒng)的同時總是能在作品中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而美國的藝術家總是會刻意發(fā)掘自己的傳統(tǒng),這是非常不同的兩種狀況。這種現(xiàn)象在博物館中有哪些體現(xiàn)嗎?

      宋向光:中國在1860年以后就開始了對新事物的探索。我們在很早之前已經開始了對中國文化的反思,并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試圖進行全新的解讀。在中國的博物館文化中,我們更多的是根據中國當時的發(fā)展和需求來進行藝術的傳播。

      用歷史來解讀歷史,不再強加給藝術品一種置評,這是我們現(xiàn)在需要努力做到的。當然,在這些年的探索中,中國的美術館事業(yè)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一些觀眾對歷史不能充分的理解,這種用歷史解讀歷史,不強制性界定藝術品的方式給了觀眾更多的空間,但會給觀眾解讀藝術品帶來一些困難。

      楊應時:中國對藝術的解讀經歷了從宣傳意識到對藝術品本體解讀這一過程。今天,中國的博物館角色有了全新的定位和認識。我們開始積極的從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品內向性角度去思考,希望帶給觀眾更加客觀的藝術展覽。在藝術和美術館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作為美術館的建設者,我們已經開始重新反思、定位美術館的功能和作用。

      朱迪斯·伯頓: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在美國很多的博物館采取一種以小見大的形式來展示藝術品。一件小的物體,放在大的背景環(huán)境下就會有多元的理解和多元的體驗。

      在美術館方面,我們更多的工作是展示,并不強加給觀眾一種理念。這種不以置評的展覽態(tài)度給觀眾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讓觀眾從自己的角度來對藝術品加以思考。在這種寬松的展覽意識形式下,觀眾和物品之間的關系就變得更加緊密。

      宋向光:中國有很長的文字歷史,這對中國的博物館事業(yè)來說既是特色、優(yōu)勢也造成了一些限制。在傳統(tǒng)中,中國的歷史大多是帝王史、精英史,缺少人氣。而中國的博物館教育,在這樣的歷史慣性下容易脫離群眾。中國的博物館展示很少有從普通人民的角度去看待的展覽。

      朱迪斯·伯頓:在大英博物館,你會看到不同時期同一題材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這也許聽起來非常奇怪,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之間會有某種聯(lián)系,甚至他們自己會進行對話。我們對藝術品的討論并不局限在藝術品本身,更多的是對藝術品背后的文化的探索。我們對藝術品的解讀應該是多角度的,開放性的。

      宋向光:中國的美術館教育更多的是意識形態(tài)的宣揚工具,在國外則更關注觀眾自身的感受。

      提問環(huán)節(jié):

      提問:在美國,家庭和學校對博物館教育是怎樣看待的?

      朱迪斯·伯頓:在美國,高校的教師有基本的素質對學生進行美術館的講解,老師會有意識的帶領學生進入到美術館,美國的家長也將美術館作為一個日常教育場所。這種日常性和習慣性對美術館的教學帶來了有利的基礎。孩子們認為博物館是每一個人的博物館。

      提問:您能簡單介紹一下美國高校博物館的現(xiàn)狀嗎?

      朱迪斯·伯頓:美國的高校教育中,有意識的將博物館資源和課堂進行結合,我們將美術館和圖書館看做同樣的高校設施,學生知道在美術館和圖書館一樣可以得到很多知識,并且在一些資源豐富的地區(qū),高校美術館概念已經延伸到了社區(qū)。

      提問:美術博物館如果對展品沒有一個強制性解讀會不會出現(xiàn)觀眾對作品的不理解?如何掌握這個度?

      朱迪斯·伯頓: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年齡有很大的關系,對于不同的藝術形式,在客觀上對接收人的年齡有一定影響。當然,我們要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吸引更多的人進入到美術館,比如歌劇,化妝舞會。

      提問:我們現(xiàn)在談論的美術館教育有一定基礎,但是在中國很多地方還沒有美術館,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進行美術館教育?

      楊應時:我對這個問題非常樂觀。一方面,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使美術線上教育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我相信中國很快就會有更多的美術館相繼建立起來。一項報告顯示,2015中國博物館或將超過3000個,美術館的建立和教育發(fā)展速度非常快。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