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1號"引學界熱議 官方稱將尋求永久保護辦法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0-03-22]
安置著南宋商船“南海1號”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于去年底正式對外開放后,有關“南海1號”的考古發(fā)掘,以及對古船自身文化品牌價值的研究和推廣等,受到了學術界的熱切關注。
最近,一個圍繞“海上敦煌在陽江”主題的研討會在此間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紛紛就“南海1號”的保護和發(fā)掘、文化品牌價值的推廣,以及對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提升等話題,發(fā)表了各自的見解。
廣東省政府參事、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偉宗認為,陽江應以“南海1號”為“領頭羊”,打造富有特色的陽江海島文化。目前,廣東正全力建設文化強省,其重要標志是強強合作,打造出色的文化板塊。黃偉宗建議陽江給海陵島(海上絲路博物館所在地)一個世界級的定位,充分發(fā)揮“南海1號”的帶頭作用,把高涼文化、風箏文化、刀剪文化等捆綁一起,形成強勢的海島文化板塊。
黃偉宗建議,可圍繞“南海1號”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素材進行歸納、總結、陳列,使得國內外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必到陽江,讓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成為一個永不落幕的博覽園。
中山大學博導司徒尚紀教授認為,陽江有著豐富的海洋文化,而“南海1號”對于弘揚當?shù)氐暮Q笪幕峁┝艘粋€良好的載體和契機。
有出席研討會的媒體人士認為,陽江人要有氣魄經(jīng)營好海陵島,做大文化產(chǎn)業(yè)。不要把“南海1號”僅僅看成是一條船,而要借助“南海1號”這張世界級名片把它經(jīng)營好,讓整個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及相關的文化產(chǎn)業(yè)群落在海陵島,讓游客感受到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魅力,并向全世界傳播。
就“南海1號”的保護和發(fā)掘,陽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館長馬洪藻表示,由于水晶宮目前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不完善,浸泡著‘南海1號’的海水不到3天就會變得渾濁。而考古是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嚴肅課題,如果沒有國家文物局的批準,常態(tài)性地演示水下考古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的,這些難題目前都困擾著博物館的發(fā)展。
陽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桂雄表示:在目前的狀態(tài)下,水晶宮內的海水還面臨一些問題。如“南海I號”在海底時,水溫幾乎是恒溫的20攝氏度,而目前水晶宮內的海水溫度則為24攝氏度。而且,由于水晶宮的拱頂是透明玻璃,在太陽光的直射下,海水出現(xiàn)藻類大量繁殖,使水質變得渾濁不清。目前,有關方面已經(jīng)委托科研部門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爭取尋找到一種永久性保護的科學措施。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